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师表-《三国:从新野开始》


    第(1/3)页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蜀汉大地沉浸在哀悼马超与张飞的悲痛氛围中,山川同悲,日月失色。

    城中处处可见百姓自发设立的灵堂,香火缭绕,寄托着无尽的哀思。可洛川与诸葛亮并未被哀伤绊住前行的脚步,而是迅速投入到重振蜀汉的艰巨任务里。

    洛川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经济建设与人才培养上,他深知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充足的人才储备,是蜀汉实现宏图霸业的关键所在。他不辞辛劳,深入蜀地各个村落,崎岖的山路磨破了他的鞋底,烈日的暴晒晒黑了他的皮肤,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他手把手地教百姓们先进的农耕技术,亲自下田示范,从播种的间距到灌溉的时机,事无巨细。

    他鼓励百姓种植经济作物,引入新的品种,耐心讲解种植方法和收益前景。同时,他还在各地兴办学校,亲自为学校选址,挑选良师,广纳寒门学子。

    他常常与学子们促膝长谈,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各个领域,为蜀汉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诸葛亮则一心扑在军事战略的谋划与军队的训练整顿上。丞相府内,日夜灯火通明,他废寝忘食地钻研兵书战策,泛黄的古籍被他反复翻阅,书页都已微微卷起。

    他结合蜀汉的实际情况,山川地形、兵力分布、粮草供应等要素都在他的考虑之中,制定出一套全新的军事战略方针。

    在他的带领下,蜀军的训练强度不断加大,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下,训练场上已是杀声震天。士兵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反复练习着各种战斗技能,从刀枪的拼杀到阵法的变换,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

    此外,诸葛亮还注重武器装备的研发与改进,他常常与工匠们一起,在工坊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发明了许多新型的兵器,连弩的射速更快、威力更强,木牛流马更是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难题,大大增强了蜀军的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在洛川与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各项事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