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六月份,今年第一批水稻开始收割。 格薇儿三号稻种的亩产量还未统计出来。格薇儿四号稻种就急匆匆的播种下去了。 罗曼这次有空回去看了一眼。 他此刻很确信。 如今的起源城成为了他最大的粮仓,起源城每年所有的产出,最起码满足十五万人的口粮需求。 而起源城仅有十万人。 这意味着多余的粮食能储藏起来。 但凡能风调雨顺的多种两年,那每年的余粮越来越多,积攒的粮食也会越来越多。 毕竟,运河周边的开垦任务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起源城和丰饶城共有两种农民。 罗曼称呼前者是自耕农、后者是公民农。 自耕农承包土地,以家庭或者居住点的规模来承包土地。除了陌生的五成税收外,是最符合当前时代、最能得到认可的制度。 公民农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有报酬,但有保底待遇,衣食住行都由罗曼承担,诸多福利是自耕农享受不到的。两者孰好孰坏很难说得清,他们地位统一,都是劳动者。 就当前来说,大多数底层农夫都想成为自耕农。 垦荒条件艰难,只能住木棚,每天收集柴火,忍受风吹日晒雨淋,但还是压不住群众的热情——他们还是想把劲用在自家土地上,就算拉屎放尿都不能浪费在别的土地上。 而且,开荒所需的物资也完全不用担心。 每月从运河岸边领固定口粮,交给妻子做饭,自己就能哞哞的干活了。 十字镐和铁锹断了?那就以旧换新。 缺乏畜力和重犁?处理好前期清理工作,就能申请调用了。 淋雨生病了、或者得了别的疾病,那就从医院带来一些大蒜素。治得好继续干,治不好埋土里。 缺乏前期资金也可以向罗曼殿下借贷,购买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衣服被褥等生活物资。 一年才涨五分之一的本金,种个四五年地就还回来了。 罗曼也乐见其成,因为这真的很节约管理成本。 只是最开始分配土地的时候有些麻烦。 比如河流远近、肥沃程度、地形复杂等多种因素,这些细枝末节总能闹出来一大堆鸡毛蒜皮的事情。 别看是鸡毛蒜皮,但在那帮蠢货眼里也是大于天,就算罗曼殿下当面,他们也敢壮着胆子下跪磕头,求一块靠近河流、土壤肥沃、易于开垦的土地。 但罗曼从不出面,从不回应,他选择一刀切——你不种,有的是人种,给你这块地,你就把它打理好。 最开始的问题解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