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再出临安-《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2/3)页
“官家。从审问的结果來看。艾清确是所知不多。这和宋大人的结论一样。小的已派人前往其家乡调查过。王均等人自离开后就再也沒有回去。所以同盟会的案件暂且搁浅。”
“狐狸再狡猾。也必会露出其尾巴的。”
“是。官家。小的明白。”
咸淳二年九月五日早上。我和袁棘、方灵、张全一、文璋、田修颜及沈墨一行七人跨上御马。离开了临安。前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龙虎山。
随行的其他护卫袁棘早已安排妥当。自是不需要我去费心。和前两次不同的是。我带上了随身武器--云伯飞为我打造的黄金手枪和三颗子弹。
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传说东汉时期道教宗师张道陵在此炼丹。因而被奉为道教肇基之山。也是百里龙虎山区的心脏。
因丹成而龙虎现之故。所以得名龙虎山。
在路上休息时。文璋向我们讲述了有关龙虎山的历史及传说。据说。龙虎宗祖师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龙虎山便闻名天下。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当代天师张可大乃是第三十五代传人。文璋的师傅也就是张可大的兄长道法大师目前是龙虎宗散人。
按后世的记载。天师道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两千年來。多数宫观早已废圮。唯有天师府保留下來。
两宋时期。张道陵后嗣渐受朝廷的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期间。龙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师外。又出现了大批有名望的道士。宋待历朝皇帝对其多有加封。特别是真宗、徽宗两帝。更是对张天师亲睐有加。就连凶悍的蒙古人。对龙虎山也很有兴趣。1259年。忽必烈还专门派人前往龙虎山。向张天师询问天下大事。
传到后世。龙虎山已不是仅指龙山虎山。而是形成了一个由张天师直接掌领的“道区”。包括以龙虎山为中心的上清溪沿岸的众多山水胜境和道教官观府院。号称“百里龙虎山”。
数匹雄壮的骏马带着我们径直南下。这条路也是上次前往大理之路。或许是路途不远。又在大宋境内。又或许是第三次出远门。袁棘等人也不似前两次那般紧张。显得颇为放松。这一路前行。倒也沒有放马飞奔。加上空气清新。所以连我也觉得颇为惬意。遇到名胜古迹时。我们也会略作停留。
三天后的旁晚。我们來到了江西省的信州府。得到通知的信州同乐楼掌柜贺明早已在城门前亲自相候。一见到我们的马队驰來。便将我们迎进了同乐楼。
当晚。我们一行七人便住在了信州同乐楼的后院。
贺明安排好我们的住宿后道:“属下贺明见过公子。”
“恩。贺明。那王均再也沒有出现过吧。”
贺明略显紧张道:“回公子。沒有出现。属下无能。这几个月來。属下虽经多方打探。但并无其行踪音讯。”
“此人胆大心细。慢慢來吧。”
贺明见我沒有怪罪。也自松了口气:“公子此次前來。有何事情需要属下效劳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