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大明这些世袭罔替的宗室藩王们是什么反应呢?已经整整十天的时间过去了,莫说如昔年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造反,就连在私底下搞些小动作的藩王都没有几个。 大势所趋之下,这些除了"身份"之外,再没有半点特殊的宗室藩王们就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一般,毫无反抗之力。 一时间,全天下的宗室们均是"焕然一新",平日里心存善念,未曾为难过百姓的,自是安然无恙;一些"仗势欺人"的宗室们则是被查明罪行之后,做出相应的惩处。 更有严重些的,直接被废去了爵位,沦为庶人,瞬身瘫软的被押送至牢狱当中。 当然,也有些"穷苦"的宗室们在获知自己终于能够将压在自己身上多年的"枷锁"挪开之后,无不痛哭流涕,朝着京师所在的方向重重叩首,口中称呼万岁不已。 自他们降生起,所谓的"皇明祖训"便如同一道看不见的枷锁,牢牢限制着他们的人生。 自己的祖辈或许还可以凭借着"爵位",领到不断被稀薄过后的俸禄,勉强维持生计。 而到了他们这一代,因为朝廷财政吃紧等缘故,已是无法顺利袭爵,自然也领不到赖以为生的俸禄。 但他们仍是"宗室",尽管不入流,依然要恪守那于两百余年前颁布的"皇明祖训"。 他们不准务农,不准经商,不准科考,不准做工,甚至不准出城,只能像一具行尸走肉一般,靠着官府的施舍,苟延残喘的活着。 每逢凛冬,各府县的城池脚下都会出现不少因为"饥寒交加"而死的流民百姓。 但只有他们这些不入流的宗室心中清楚,那些"流民百姓"当中,至少有一半,身上流着所谓的"高皇帝血脉"。 为此,在"宗藩条例"被广发于天下之后,各府县当中,均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不少笨手笨脚的"宗室",或是在茶楼酒肆中当个伙计,或是跑到大户人家做个"力工",但这些人的脸上却不约而同的涌现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不再如往常一般,死气沉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