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3章 京中气氛-《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2/3)页

    事后经过调查,这两名胆大妄为的歹徒竟然隐隐约约能够与宠冠后宫的"郑贵妃"扯上些许关系。

    在万历皇帝的干涉下,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但福王朱常洵也因此出京就藩,彻底无缘皇位。

    虽然因为涉及皇室,此事在民间被引为"禁忌",少有人敢在私下里讨论,但不少人却认为此案的幕后主谋当为郑贵妃,其目的便是为了铤而走险,将福王朱常洵推上皇位。

    也许是天意,郑贵妃的"阴谋"并未能够如愿实现,反倒是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彻底稳固起来。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本以为这"梃击案"已然足够丧心病狂,但唐王朱硕熿的所作所为仍是刷新了京师百姓的认知。

    两相对比之下,就连前几日人人唾骂的靖江王朱履祜都显得有些"人情味",毕竟他虽是抢了自己侄子的王位,但终究还是念及些许"亲情",没有要了其性命。

    一时间,京中关于唐王朱硕熿的"声讨"越来越多,就连垂垂老矣,已然多年不问政事的"宗人令"也是迫于民间的压力,主动向天子上书,请求天子对此案从重处罚。

    就当京师百姓以为唐王朱硕熿的所作所为已然足够"骇人",毫无底线的时候,一则由山东兖州而来的消息,彻底将京师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经由河道总督张九德上奏,就藩于山东兖州的泰兴王朱寿镛于当地欺男霸女,草芥人命,无恶不作,已是惹得天怒人怨。

    除此之外,泰兴王朱寿镛还于府中大肆圈养门客,其中更有不少"白莲余孽",并且还一度将前任白莲教首领的独子王好贤奉为上宾。

    如此行径,与昔日宣府八大豪商私下里与女真建奴互通有无,倒卖粮草物资没有任何区别,乃是不折不扣的"谋逆"。

    更要紧的是,京中还有些许小道消息声称,涉及此案的除了泰兴王朱寿镛之外,还有世代居住于曲阜的孔家。

    现任衍圣公孔胤植已然认罪,并被秘密压到了京师,交由三法司会审,只不过碍于"孔家"的巨大影响力,朝廷才没有将其公之于众。

    一开始,如此荒诞的言论并没有得到京师百姓的认可,毕竟孔家可是"圣人后裔",与国同休的衍圣公,身份贵不可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