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在他的印象当中,敢如徐光启这等主动找上门来的,也唯有昔日"东林党"饱受非议的时候,自请出京的"帝师"孙承宗。 "宗室事,在历朝历代都是国之大事..." 说来也蹊跷,自秦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王朝之后,均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发生过诸如大明当下这等"宗室泛滥"的情况。 随便说些人尽皆知的,汉朝有"推恩令",西晋有"八王之乱"导致衣冠南渡,唐朝有"武周代李",宋朝有"靖康之耻"。 唯独大明,虽然在国朝初年便是爆发了赫赫有名的"靖难之役",但仅仅是皇位发生了更迭,对于分封在各地的宗室藩王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就这样,经过两百余年的传承与更迭,如今大明宗室的人口已是达到了一个继位恐怖的数量,用以支付这些人的俸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陛下,宗室藩王无人掣肘,于地方草芥人命,欺男霸女,令百姓苦不堪言。" 许是觉得天子好似有"退缩之意",礼部侍郎徐光启便是赶忙起身,颇为急切的说道,随后又是自怀中掏出一封奏本,一脸严肃的将其递到了朱由检的桌案之上。 "近两日京中有传闻,唐王世子宠爱幼子,故而一夜间将其长子长孙全部毒杀。" "事关重大,微臣不敢擅做决断,特报予天子知晓。" 听得此话,朱由检的的眉头便是一挑,面上虽是波澜不惊,但心中对于骆思恭的办事效率却是暗暗点头。 整饬宗室,绝非想象中那般简单,这些宗室扎根于地方两百余年,手中虽无兵权,但背地里掌握的生意及挂靠的土地不知凡几。 稍有些轻举妄动,便会对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继而影响到大明的稳定。 基于此,唯有将这些宗室口中的"家事"变成"天下事",他这位大明天子才能有理由顺应民意,继而动手整饬。 "竟有此事?!" 好半晌,朱由检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怒不可遏的咆哮声也是随之响起,令得暖阁中的几位朝臣皆是暗暗点头。 对于天子有如此反应,他们倒是并不感觉到意外,毕竟在昔日的"国本之争"当中,若没有朝臣的坚持,只怕如今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便是远在河南洛阳的福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