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廷早已将互相推诿的延绥巡抚岳和声及陕西巡抚胡廷宴就地免职,并且擢升督粮参政洪承畴为新任陕西巡抚,并派遣巡按御史陈奇喻巡按西安府。" "如此种种之下,南直隶那边不上赶着押送粮草也就罢了,竟然还敢弄虚作假,刻意减少粮草的供应.." "总督大人,不觉得这里面有些猫腻吗。" 呼! 言罢,偌大的官厅中就好似刮起了一阵狂风一般,三边总督武之望身躯剧烈的颤抖起来,一脸不可思议的盯着身前的武将,本就急促的呼吸声愈发粗重。 如若没有身前武将的提醒,他只是下意识的将此等"乱象"归咎于陕西民乱,导致南直隶那边也是军心不稳,粮草也无法及时送达。 但眼下若是顺着虎大威的意思往下深想,只怕此事没有这般简单呐,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呐。 通过减少大军粮草供应,令自己进退两难,不敢随意出兵,好细腻的心思! "总督大人,这王嘉胤于陕西延安府蛰伏许久,一向对官兵敬而远之,眼下却是突然自立为王,并且围困延安府城,定然是有人在背后怂恿!" 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虎大威便是目光一沉,斩钉截铁的朝着眼前的文官说道。 "乱臣贼子!" 沉默半晌,三边总督武之望终是止住了急促的呼吸,下意识的看向南方,咬牙切齿的说道。 此时此刻,他如何意识不到陕西种种怪像的背后怕是与南直隶的达官显贵们脱不开关系。 放眼整个南直隶,也唯有那些曾经权倾朝野,但却黯然离京的"东林君子"及世袭罔替的南京勋贵们方才拥有如此能力。 毕竟东林大佬李三才曾经把持漕运总督一职十余年,接任的李养正也曾与东林"态度暧昧",以这些人的手段和影响力,想要在漕运上做些小动作,再简单不过。 甚至武之望都能想到这些人的手段,南直隶距陕西千里不止,这一路上有些许漕船"沉没"也在情理之中,算不得什么大事.. 电光火石之间,三边总督武之望便是大概猜到了其中的前因后果,只怕是那些曾经权倾朝野的"东林君子"不甘就此黯淡收场,这才铤而走险。 至于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倘若陕西民乱愈演愈烈,估摸着掌握南京大营三十万兵力的魏国公府便会上书天子,领兵平乱。 届时,于士林中享有莫大影响力的东林君子便可趁着天子威信饱受打击的当口,"顺承民意"入京辅政,于其中出力甚多的南京勋贵们也可继续维系其超然的地位,避免抚宁侯朱国弼,恭顺侯吴汝胤被清算的下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