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2章 孙传庭-《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2/3)页

    但因为性格耿直,不喜彼时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专权,遂愤而辞官。

    本以为此生再难于仕途上有所斩获,但几名自称为"锦衣卫"的不速之客却是令孙传庭已然逐渐熄灭的"野心"重新燃烧起来。

    直至自己已经漫步在巍峨的宫城之中,待会便能与传说中的"中兴之主"单独奏对,但孙传庭仍是有些荒谬之感。

    他虽然辞官回乡,但并非对朝局一无所知,自是知晓天子在过于半年中的所作所为。

    无论是"逼反"勋贵收拢军权;还是调兵入京,平定朝局;亦或者乾纲独断,布局辽镇都足以说明这位新天子的不平凡。

    似这等"中兴之主",起复一些有真才实干,于前朝不得志的老臣自是在情理之中,但似他这等"庸碌之人"又是如何被天子所知晓的?

    自己虽是在任上政绩斐然,但也不至于被彼时尚为闲散宗室的"信王"所知晓,并且熟知于心。

    孙传庭沉默不语的同时,其身旁的内侍也是在想入非非,身后这文官虽是相貌堂堂,身材魁梧,颇有些"能文能武"的模样,但其此前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正五品的吏部郎中。

    放眼整个大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之后,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恐怕都没有正五品的官员单独在乾清宫面圣过。

    如此说来,身后这文官岂不是比昔日那正四品的大名知府卢象升还要"简在帝心"?

    想到这里,领路的内侍便是心中一动,呼吸也是为之急促起来,如若不是司礼监秉笔王承恩正在天子身旁伺候脱不开身,御马监提督曹化淳又忙于整饬宫禁,怕是这迎接"新贵"的美差还落不到他的头上。

    "孙大人,您小心脚下.."

    前后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领头的内侍便想清楚了其中的前因后果,脸上也挤满了讨好的笑容,言辞之中更是夹杂着一丝小心。

    "公公客气.."

    耳畔旁突然响起的声音也将失神的孙传庭唤醒,少许的错愕过后,便是受宠若惊的拱手说道。

    他虽是进士及第的朝廷命官,但此前"人微言轻",远没有达到能够与这些"天子家奴"打交道的高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