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爱卿来的比朕想象中快了许多。" "一路辛苦了。" 朱由检一边闻声说道,一边朝身旁的司礼监秉笔使了个眼神,示意其为身前的军将送上一杯热茶。 "臣惶恐!" "天子有诏,臣自当奉旨,一路日夜兼程,不敢耽搁半分时间。" 闻言,坐在椅子上稍微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军将作势便要起身,待见到上首的天子轻轻摆手之后,方才腰背直挺,拱手说道。 他叫杨肇基,祖籍山东沂州,承蒙祖上余荫,承袭武职,历任征东平西防倭三镇总兵,提任沂州卫正指挥,经屡次提升之后,任大同总兵。 待到平定山东白莲教首徐鸿儒掀起的起义之后,他更是以四十出头的年纪升任正二品的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加右都督衔,并且得以在天启朝"党争"最为激烈的时候,置身事外,坐镇延绥,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护卫帝国边陲。 本以为新天子继位,似他这等"前朝老臣"便会被搁置一旁,却没想到,仅仅在家赋闲不到月余的功夫,起复他的诏书便由几名风尘仆仆的锦衣卫送到他的手上。 天子如此厚爱,实在是皇恩浩荡。 案牍后天子点点头,脸上的满意之色更甚,闻声问道:"爱卿久在陕西坐镇,当是对陕西情况了如指掌。" "朕听说陕西已然有些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起义,却不知是真是假?" 呼。 闻言,杨肇基心中便是一惊,稍微有些放松的心弦瞬间紧绷了起来,略作迟疑的说道:"不敢隐瞒陛下,的确有少许灾民处境堪忧,闹出了一些事端..." 他的声音微微有些发颤,天子突然问起陕西军务,莫不是觉得他办事不利,特意将其召至京师,当面训斥? "爱卿不必多心,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案牍后的天子面色如常,轻轻的敲击了一下身前的案牍,一脸诚恳的盯着眼前的军将。 朝廷武备废弛,九边重镇连年欠饷,杨肇基能够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整饬西北军镇,抗击蒙古已然算是"忠臣良将"。 至于陕北那些官员沆瀣一气,贪墨民脂民膏,欺压百姓,继而导致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起义,与面前的军将却是没有半点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