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是十余天的功夫,才刚刚继位的崇祯皇帝朱由校便成为了”众矢之的”,弹劾”阉党”以及起复”东林”的声音不绝于耳。 尤其是随着深宫之中的天子无动于衷,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也没有半点动作之后,这种趋势便是愈演愈烈,甚至影响到了京中署衙的正常办差。 眼下市井百姓茶余饭后最时兴的话题不再是讨论京中某个富户的”风闻趣事”,而是变成了讨论”国策”。 ”皇爷,您且喝口热茶吧。” 脸上满是忧心之色的王承恩自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茗,轻轻搁置在朱由校的身前,小心翼翼的说道。 终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虽然权势及耳目远远无法与昔日的”九千岁”相比,但他多少也听到了些许风声,近些天京师之中对于天子的苛责究竟有多么不堪入耳。 为此,就连”自顾不暇”的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都是主动求见天子,征询天子是否需要”安静”一些。 盯着眼前如同小山一般堆积的奏本,案牍之后的朱由检终是轻轻一叹,朝着身旁的心腹太监吩咐道:”大伴。” 闻言,王承恩便是一惊,忙是躬身应是:”奴婢在。” ”朕听说,外朝的那些朝臣们终日在外奔走,已然耽误了日常办差?” 倒吸了一口凉气,王承恩有些艰难的抬起了头,迎着天子审视的眼神,缓缓点了点头:”回陛下,是有些朝臣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新帝继位,朝臣四处奔走,本在情理之中,但竟是影响到了日常办差,便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王承恩没有料到,天子连这等”隐秘”的消息都知晓。 ”呵,还真是着急呐。” 少年天子的眼神有些阴冷,一字一句的说道,难怪”后世”有不少人认为”东林误国”,这些一门心思想着排除异己的朝臣,终日以”大明忠臣”自诩,但却连为臣的本分都忘了。 一念至此,少年天子的心情愈发阴郁,唇齿轻启,朝着身旁一脸苦色的心腹太监吩咐道:”兵部尚书崔呈秀多行不法之事,交由三法司会审。”他倒要瞧瞧,这本就复杂的局势,是否会因为这一颗石子,再度激起涟漪。 第(2/3)页